近紅外光指導下的藥物遞送
發布人: 星禧   發布時間: 2019-11-15    瀏覽次數:

主講人簡介👽:

李曉民🅿️🐶,博士👷‍♂️,青年研究員, 正高級,博士生導師。2008年、2011年從河南大學分別獲得工學學士和理學碩士學位,2014在復旦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先後在復旦大學🧑🏼‍🎓🧝🏼、澳大利亞Griffith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6年10月加入復旦大學化學系🪅。主要從事成像指導下的藥物遞送方面的研究,包括熒光成像🪢、多模式給藥以及利用熒光成像去研究給藥過程中的納米-生物界面問題等。在化學、材料類權威期刊上共發表SCI論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訊作者論文30余篇,包括Nat. Commun.、Nat. Rev. Mater.、J. Am. Chem. Soc. (4)、Angew. Chem. Int. Ed.(3)、Adv. Mater.、Nano Lett.🚼、Chem. Soc. Rev. 等。總引次數4000余次。2018年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材料化學Emerging Investigators,2019年獲中美納米醫藥與納米技術協會Rising StarAward🤨👨‍🦳。受邀擔任Frontiers in Chemistry雜誌副主編。


報告摘要:

目前整合了診斷和治療特點的多功能納米平臺已經成為化學、物理學、生物醫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領域的前沿課題。近紅外光的長波光子不易被生物組織吸收,對活體光毒性小,容易穿透更厚的生物組織⏏️。這對於納米診療學中的熒光成像和光控藥物釋放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將具有優良近紅外發光性質的稀土發光納米材料與高表面介孔材料相結合💫,構築近紅外成像指導下的多模式給藥平臺🚅🚣🏽。通過對近紅外發光材料核殼及能級結構的設計🧑‍🧒,能夠得到一系列獨特近紅外發光性質,如高效上👨‍👧‍👧、下轉換、上/下轉換雙模式🧑🏼、正交熒光等,對於近紅外光成像🙅🏽‍♀️、光控釋藥、藥物釋放監控等具有重要意義🦴。利用所發展的介孔各向同/異性生長策略,將近紅外熒光納米晶與介孔材料結合📵,形成對稱🥳、非對稱結構✵。所得的復合材料不僅具備優越的近紅外發光性質,還具有均一的介孔孔道,高比表面積、開放骨架結構等特點👨‍🦯‍➡️。另外非對稱結構還使多客體分子共負載和獨立控釋成為可能,為近紅外光指導的多模式藥物遞送打下良好基礎🧎🏻‍♂️。


 
 
沐鸣2登录专业提供🙏🏿:沐鸣2登录沐鸣2沐鸣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登录欢迎您。 沐鸣2登录官網xml地圖